k8凯发官网入口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关于2023年市民生实事项目帮困扶弱方面完成情况的评估报告
栏目:k8凯发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05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2023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项监督组(以下简称专项监督组)对2023年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并对完成情况作了专项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23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票决,将“帮困扶弱”列为2023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其中开展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目标投保人数约6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2023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跟踪监督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项监督组(以下简称专项监督组)对2023年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并对完成情况作了专项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23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票决,将“帮困扶弱”列为2023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其中开展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目标投保人数约6万人,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实施;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2023年实现全市低保月标准达1225元以上,由市民政局负责牵头实施;全市27座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林补偿标准统一提高到150元/亩,涉及面积133万亩;其他公益林继续执行原补偿标准,涉及面积约204万亩,由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牵头实施。

  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履行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定职责,切实推动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在戎雪海副主任牵头督办领导下,市人大农业农村委第一时间成立由主任委员任组长、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农业农村专业小组为组员的专项监督组,对项目开展跟踪监督。

  一是紧扣重点,深入对接。制定监督实施方案,建立与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之间的信息实时互通和工作交流机制,定期对接了解掌握项目推进的时间和完成进度,及时汇总各区(县、市)及宁波前湾新区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特别是紧扣项目推进实施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开展工作对接会、座谈交流会等,进一步掌握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的总体安排、实施计划、资金保障、责任落实、存在问题和困难等有关情况。

  二是紧盯节点,稳步推进。专项监督组分别于3月、6月赴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调研督促,于7月、9月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开展调研督促。9月,结合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活动,戎雪海副主任率队赴象山县开展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并座谈听取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9月上旬,专项监督组邀请“三农”议政智库专家一起参加,专题听取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及市民政局关于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对项目作出阶段性评价,推动项目稳步实施。

  k8凯发官网

  三是紧抓堵点,着力破解。围绕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结合“双下沉、四提升”活动,深入人大乡村振兴助力站以及海曙区月湖街道等代表联络站,充分听取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并运用“浙里甬人大”数字化平台,邀请市人大代表跟踪督促项目进度,及时提出推动项目建设的真知灼见。特别是针对个别区(县、市)在涉及面积9.08万亩的水源涵养林补偿经费尚未落实到位这一难题,9月开始由市县两级人大每两周督促一次,重点跟踪未完全落实年度提标任务的地区,进一步明确水源涵养林提标工作要求,落实饮用水水库水源涵养林新补助标准,压实属地政府提标主体责任,促进政府资金发放到位。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牵头责任部门高度重视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对标项目任务,多举措推动项目落地。截至11月底,三大块内容具体任务均完成。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方面,今年已累计投保63635人(含每月新增人员3600人),完成民生实事项目进度106%。保障总额46.32万元,为全省最高。提高低保月标准方面,领先全省将社会救助标准调标时间提前至2023年4月1日,低保月标准为1255元,让困难群众提前3个月享受调标实惠,为全市近7万名困难群众提前发放补助资金1451万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民生实事工程任务,让困难群众提早享受政策福利。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林补偿方面,全市执行原补偿标准的204万亩公益林已全面完成补偿发放,124万亩提标水源涵养林已落实提标资金,且已基本完成资金发放。其中,海曙、鄞州、北仑等7个区(县、市)已全面完成补偿资金发放;奉化、宁海、象山3个区县已完成提标前补偿资金发放并已落实提标资金,正在开展提标补偿资金发放工作。

  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的要求,相关部门主动谋划、提前作为,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得到保质、提前、超量完成,主要做法如下:

  (一)顶层设计,主动谋划。立足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定位,着眼打造城乡幸福共富之都的总要求,精准破解低收入农户健康帮扶、落实提标水源涵养林提标资金等难点痛点问题,强化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相关部门把帮困扶弱方面民生实事项目作为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来抓,力求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为让困难群众更早享受政策福利,获得更多实惠,将低保标准与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调标时间统一,让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无缝对接,实现全市困难对象保障标准调整时间的一致。积极探索保险机制创新应用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具体实践,把健康帮扶作为精准破解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难点痛点的制度性安排和最直接举措。实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以来,累计理赔达10.5万人次,赔付金额8873余万元,综合赔付率达106%左右,各项指标全省领先,深受低收入农户欢迎,切实减轻了农户看病就医负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分类补偿机制有效发挥了补偿资金帮困扶弱的作用,实实在在地增进了我市山区群众福祉、让山区群众享受了森林生态红利。

  (二)密切协同,普惠精准。在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推进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等四部门经过科学评估和深入研判,按照“补基础、补意外、低门槛、广覆盖”的原则,审慎确定保险方案和线上操作、线下政策入户的推进方案,实现了政策普及“不落一村”、承保理赔“不落一人”的预期效果。为扎实推动全市27座大中型饮用水库水源涵养林提标工作落地,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有关2023年度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文件,建立了市级转移支付资金支付率周通报制度,有效提高了各地补偿资金发放效率。此外,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10天之内高效完成全市低保月标准调整调标时间请示批示工作。4月1日起,市低保月标准达到1255元,高于目标任务30元,实现困难对象同城同标同时间调整保障标准。

  (三)扩大宣传,拓展延伸。市级部门组建专业化团队,定期跟踪推进情况,及时解决疑点问题。各区(县、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项目有效推进。今年以来,迭代优化了保险方案,不再设理赔起付线,实施分档精准赔付,最高赔付比例增加到90%,更好的发挥了公益保险的普惠作用,前三季度理赔受益面已达35%,使健康帮扶政策惠及更多困难家庭。项目还设定了赔付率不低于95%的条件,若实际赔付率不及保底指标,差额部分可提取为帮扶资金重点用于生活困难农户的帮扶。相关部门开展政策宣讲并解答具体问题,受到老百姓一致好评。其中,保险承保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走访慰问300余户农户,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子女录用等。今年以来,相关工作情况已在中国宁波网、网银新闻、甬派APP等报道10余次。

  (四)直补到户,透明高效。充分依托数字赋能,积极践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服务理念,全面做到补偿、低保和赔付资金阳光、准确运作。全面建立公益林补偿资金直补到户的管理体系,个人公益林补偿资金将直接由银行划拨至个人银行账户。补偿资金由“村公示、镇审核、县把关”,发放前将先进行公益林补助清册村级公示,公示过程中要求各权属集体和权属人核对补助信息和银行账户。积极对接省医保部门调取医保数据,实施高效便捷的线上理赔,理赔款项自动汇入农户社保卡账号,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保险保障。开设综合性保险热线,开通短信提醒功能,实时告知农户赔款金额,并送达纸质承保及理赔告知书。对部分付款失败的农户进行上门办理,目前已处理支付失败千余笔,切实增强农户幸福感、获得感。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帮困扶弱方面市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成效显著。同时专项监督组认为,有三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民生资金发放需严把“三关”,即支出关、管理关、督查关,确保财政资金合理高效运转。二是健全完善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动态监测机制,实现低收入农户提供“一站式”理赔服务,在符合相关政策报销的基础上实行“应赔尽赔”,保障共富路上“一个不少”。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提升潜在受益群众对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林补偿提标等民生实事项目的知晓率。对此,专项监督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要迭代优化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会同医保部门研究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为农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及时减轻农户就医负担。要指导各地做好社会救助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发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进一步做好跟踪督促。要适时对资金发放情况开展“回头看”,督促各区(县、市)针对本年度补偿、低保和赔付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县级自查,同时由市本级组织抽查小组随机抽查,确保各类资金合规、足额发放到位。

  (三)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要注重经验提炼总结,巩固工作成果,为下步继续做好帮扶工作夯实基础。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边实践、边总结,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提质扩面。